Search

【概念文】預約諮商結構,讓個案有所心理準備

在進行心理諮商前,結構上會有三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概念文】預約諮商結構,讓個案有所心理準備

在進行心理諮商前,結構上會有三個步驟
『1.預約時間』
『2.事先付費』
『3.前來諮商點』
這三個結構,讓當事人花了心力、金錢和時間,所以真正開始談的時候,他也會全力以赴、主動積極,類似投入資本就要回收的概念。如果再加上『4.對諮商輔導有基本認識』,那麼,一場好的心理對話很容易就展開。

相反的,非志願個案不具備上述條件
他的狀態:根本不想來、要他有空有閒才行、反正錢不是我付的、距離太遠心理師來我家談好了、什麼是諮商?能吃嗎…
好吧,我不是在說所有非志願個案,也有些個案確實需要幫助,但他們像受傷的動物不會主動求援,要幫她是真的需要花時間給點好處、建立關係。
與非志願個案工作的前前期,心理師在做的比較接近「引導」甚至是「推銷」等先導行為,要促發動機、引起興趣,等看見有點效果後他才願意投入。
很累,真的。
而這件事在求學、訓練、教科書都沒人教,很多心理所學生以為出來工作環境會給你把診療椅…結果你要自備板凳。
現實中很多個案來源是社福或政府機構,屬第三方付費,因為願意自費的個案沒那麼多也沒那麼穩定。因此「走出諮商室」,學習怎麼跟被動的、非志願的個案晤談,做前導工作,是現代心理師的迫切課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諮商故事聲明: 文中故事並非單一個案而是類型整理的編例,多數為虛構,請以小說的心情來看。 現為諮商心理師,工作迄今20年,曾任部隊心輔官、監獄治療師、諮商機構心理師,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、社福機構、各級學校學生暨特教生,接觸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。心理學碩士畢業,主修社會心理學,論文寫男性的尋愛過程。兩個孩子的爸,興趣是閱讀、烹飪、作家事、旅行、繪圖、攝影、社會觀察與寫小說。
心理師社會觀察的諮商故事、信念及語錄。另外,喜歡寫小說。【心理師語錄】『通常戀情開始於「照顧一個人」或「被照顧」,但要能長久在一起,其實是要能「互相照顧」。』
View all posts